和光万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公司缺少的部门,随身博物馆,和光万物,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师父,这能成?”
“有什么不能成的?现在全国一盘棋,都在发展经济。
采购,不是说你去了,请客送礼就能完成采购任务。
那种只是最低级的采购,累死累活,运气好了能够完成任务。
运气不好,喝酒喝死都完不成任务。
高级的采购,要学会铺路。
比如,这一次你去杭州承包茶山,人家不同意把狮子峰附近的茶山包给咱们。
为什么?因为狮子峰附近的茶山,因为日照,雨水等气候原因,茶叶质量最好。
质量好,自然不愁销路。
不愁销量的产品,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待价而沽!”李文娟脱口而出。
“对!待价而沽!”张俊平满意的笑了起来。
“这个时候,你请客送礼,这些低端的办法,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你好好想想,我去东北采购煤炭是怎么做的。”张俊平循循善诱道。
“物资交换?”李文娟想了一会,试探着说道。
“说资源交换更恰当一下!”张俊平笑道。
“资源交换?
师父,您是说,我以帮助杭州介绍外商投资为条件,换取他们同意咱们承包茶山?”李文娟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张俊平的用意。
“对!”
“他们能够同意?”
“自信一点,全国一盘棋,努力发展经济,去年的外汇收入出现了赤字,今年各地各级政府的任务都很重。
而且,看今年上半年这几个月的发展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虽然外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是国家搞改革开放,引进机械设备,购买先进技术,需要的外汇也是成倍的增长。”张俊平耐心的给李文娟分析着当前的形式。
“知道了师父!”李文娟信息十足的说道。
她可是知道,BJ的几家外商投资,都是师父引进来的,别人看来千难万难的事情,对师父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
李文娟对张俊平充满了迷之自信。
挂了电话,张俊平接过夏国祥刚刚泡好的茶,喝了一口。
李文娟天资很好,人很聪明,眼活也心活,嘴巴也是能说会道。
可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就因为李文娟聪明,心眼灵活,耽误了她在艺术上的发展。
一直静不下心,去追求艺术的至高殿堂。
跟着他这么长时间,还不如笨一点的夏国祥,夏国祥在字画上面,已经算是入了门。
不过,张俊平也不是那种死板的人,个人有个人的机遇,李文娟既然没办法静下心来搞艺术创作。
所幸就成全她,让她从事艺术经营这一块。
这也是张俊平把她安排到办公室,把夏国祥留在身边的原因。
“张········经理!”张俊平品着茶,思考事情的时候,拴柱一脸局促的走进来。
“柱子?你有事?”张俊平有些意外的问道。
拴柱就是张俊平以前邻居大院王大妈的儿子拴柱。
因为王大妈的热心,张俊平顺手给了王大妈一个名额,拴柱才得以到艺术品公司上班。
不进艺术品公司,不知道张俊平的权势有多大,靠近了才知道。
“那个,我后天结婚,在院里摆酒,我妈让我邀请您去喝喜酒。”
“柱子要结婚了,这可是大喜事。
行,后天我一定去讨杯喜酒喝。”张俊平笑道。
平时,拴柱都不太敢和张俊平说话,能躲就躲。
这倒是让张俊平很满意。
要是拴柱借着曾经是邻居的身份,整天往他身边凑,狐假虎威,今天张俊平绝对不会答应去喝喜酒。
“谢谢,经理!”
“客气什么?咱们可都是多年的老邻居。
结婚还差点啥?你是咱们艺术品公司成立以来,第一个结婚的职工,有什么困难,提出来,公司帮你解决。”
“不,不差啥了,三转一响我妈都给备齐了。”拴柱咧嘴笑着说道。
“缺什么,和我说,千万不要客气。”张俊平笑道。
“谢谢经理!”
拴柱道谢后,很识趣的告辞离开。
这又让张俊平高看了拴柱一眼。
至于说拴柱曾经偷过他的东西,谁没有犯错的时候?
浪子回头金不换。
张俊平不会因为那一点事,就对他有什么偏见。
送走拴柱,张俊平继续品茶,琢磨事。
张俊平表面上平静无波,内心里却是电光火石,回忆着最近一段时间的事情,有公司发展的事情,也有自己个人的经历。
前世的经验,只能帮助他少走弯路,公司经营还要他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反思过去,总结经验。
正所谓,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行精进勇勐之事。
“师父,那个电视台的来了,说要做一个专访。”夏国祥过来,打断了张俊平的沉思。
“做专访?请他们进来。”张俊平说着也站了起来。
陆昭德带着一行人走进办公室。
“经理!这是央视的记者杨记者,这位是摄影师孙师傅········”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欢迎,欢迎央视的诸位领导位临指导工作。”张俊平笑着和杨记者一行人,一一握手。
“张经理,您好!
我们听说咱们艺术品公司计划在欧洲组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巡回展,所以准备做一个专访,不知道您方便不方便?”
杨记者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妇,打扮的很干练,说话也是很直接。
“专访没有问题,只是我就不出面了,由我们艺术品公司的书记吴新平吴老出名吧。
吴老不仅是我们公司的书记,还是全国着名的书画艺术家,师承齐白石大师。
你们可以好好的采访一下他!”张俊平笑着建议道。
这个专访,其实并不是央视主动来做的,而是通过新闻出版局协调,搞的一个纪录片性质的访谈。
“这个·······”
杨记者被张俊平的话给弄的愣住了,她干记者也有七八年了,全国的大型工厂基本上都去过,见惯了,为了能够在镜头前面露一面,使劲各种办法的人。
像这种把露面的机会往外推的,还真少见。
“杨记者,能把你们的专访提纲给我看一下吗?”张俊平根本不给杨记者说话的机会,又直接开口索要提纲。
采访提纲,其实就是专访会涉及那些内容,会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会提前罗列出来,采访人和被采访人提前做好沟通。
不列提纲,直接随机提问,那不是采访,那叫坑人。
这个并不是造假,而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说错话。
为什么那么多政府官员,对那种突然上门的采访深恶痛绝,就是担心说错话。
在摄像机前面说错话,那可是要命的事情。
“好的!这是我们的提纲,张经理给审核一下。”
“审核不敢,我就是学习一下。”张俊平谦虚道。
张俊平接过仔细提纲看了一遍,又琢磨了一下,才开口说道:“杨记者,去欧洲搞巡回展,我们是为了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精神,我认为这里面主要强调的应该是组织的正确决策和领导。”
杨记者深深看了张俊平一眼,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经理,如此低调,zz敏感度会这么高。
“好的,张经理说的对,我们的任何一项事业,都不能离开组织的正确领导。”杨记者点点头,同意修改提纲。
杨记者现场修改完提纲,又交给张俊平看了一遍,感觉没有问题了,张俊平才拿着提纲来到吴新平的办公室。
“这样,你们稍等,我去向吴书记汇报一下!”
张俊平来到吴新平的办公室,“师父,央视的记者过来录制专访纪录片。这个是专访提纲,您看一下。”
吴新平接过提纲看了一会,还给张俊平,“我看没有什么问题,就按照这个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