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三五章 总兵,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振跪伏在地上,额头刻意触地趴着,根本看不见王德化的表情变化,不过,他很快就又听到王德化扯着公鸭嗓子,宣读起了给自己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社稷中兴,必有名臣辅之;国家戡乱,必有名将佐之!朕在九重深宫之中,听闻辽东松锦捷报,不胜感慨赞叹再三!
“思卿以六百先遣之军,出奇兵海路北上,一战先焚丑虏粮草,再战全歼丑虏先锋,终以六百先遣之军,退丑虏数万强兵,诚为朕御极以来平灭丑虏未有之大捷也!朕近日每思及此,心中即畅快无比!
“着即擢广宁后屯卫指挥使宁远副将杨振署理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旨到之日,即任松山团练总兵官!松山城内诸军尽归节制指挥!
“原所领暂编宁远先遣营,着即以现有人马士卒,整编为钦命征东先遣营,赐授关防旗牌,由卿领之!该营饷额,暂定三千,营中缺员,准卿自募!
“营中官弁,守备以上,听卿保奏;千总而下,由卿选任!异日征东平虏,朕寄望于卿者甚深,卿且勉之!”
大太监王德化宣读圣旨到了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大堂上的所有人,包括杨振自己,都以为结束了,就等着“钦此”两个字了。
而且,杨振现在听到的旨意内容,已经让他大大地喜出望外了,所以他也不敢盼着更多的东西。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王德化停顿片刻,只是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又接着宣读道:
“另,有辽东抚臣镇臣等员,皆以卿之战功卓著,联署保奏卿为宁远总兵!然则朕亦以为,以卿之智勇双全,该当镇守松山枢纽要地!该地进足以攻,退足以守,如此方得人尽其才!希卿体念天心,勿怀怨望!钦此!”
原来,崇祯皇帝担心杨振得不到宁远总兵的位置,会心生不满,特意在圣旨本该结束的地方,又自己加了这么几句。
听到这里,来自后世的杨振,心里莫名地竟然有些感动。
他在后世的时候经常听人叹气说,哎呀我太难了如何如何,可是现在他发现,此时此刻的这个世上,谁再难也没有崇祯皇帝难啊!
杨振心里一边想着,动作上并不耽搁分毫,听见“钦此”两字从王德化的公鸭嗓里蹦出来,立刻大声答道:
“微臣杨振,领旨谢恩!唯有效命疆场,以报圣主知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面学了金国凤的话,最后再学金国凤的话,可就闹笑话了。
好在这些场面话,也难不住在后世见惯了各种社交应酬场合的杨振。
杨振说完这番应对的话,就瞅见有人朝自己走过来,知道是那个青袍侍从太监给自己送圣旨来了,当下连忙高举双手,很快就接过了圣旨。
从刚才王德化宣读圣旨的过程,杨振品味出了很多东西来。
尤其圣旨最后显然是追加的一段话,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崇祯皇帝在决策过程中的那种纠结。
按理说,既然辽东巡抚方一藻和总兵大帅祖大寿,以及宁远城里的几个文官,全都联署保奏杨振当宁远总兵,那么这个事情应当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杨振本来就是宁远副将,立了大功,顺利晋升宁远总兵,也是合情合理,应当应分的事情。
包括金国凤,也是这样,本来就在松山做着副总兵,既是守松山城有大功,直接晋升为松山总兵,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考虑到辽东已经有了一个祖大寿这样的辽东镇总兵官,增加这么些总兵头衔有点不合朝廷既有的规矩,那么给杨振和金国凤的总兵头衔上加上个一团练的名头,也就把问题解决了。
再说了,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天下已经不成个天下了,过去的典章制度和各种成文的、不成文的规矩,早就维持不住了。
眼下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完全可以说是总兵遍地走,侯伯多如狗了,怎么看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局面。
可是,朝堂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原本顺理成章的事情,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出了幺蛾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