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惊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朱棣欲内禅(一),重生朱棣之子,步惊俗,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永乐二十五年,十月底。
散朝后。
武英殿内。
朱棣端坐在龙椅上,环视内殿七位内阁顾问,开口问道:“朕今日特地召见诸卿,是有一件事拿不定主意,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朕即位之初, 开海禁,派人巡使四洋,使大明扬威于海外而万国来朝。”
“朕收安南,置以交趾郡县,三百余万百姓归心。朕平西域,一扫胡腥, 置以三省郡县, 天山南北遂宁,两百余万百姓沐浴王化。”
“朕平定思州、思南土司之乱,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朕屡次遣官前往南海、乌斯藏、朵甘等地区,帮助当地百姓建设道路、桥梁、水渠,促进生产,使三地百姓尽数归心。”
朱棣语调一扬,朗声道:“朕三次亲征漠北,荡平大漠,令鞑靼、瓦剌称臣纳贡,并在大漠之上划定牧区,广置卫所,设六大都司分管。”
“朕赖众臣工效力、众将士效命,为大明扫除了四周的外敌。”
“朕奉太祖高皇帝遗命,改封诸藩于海外建立藩国,拱卫大明本土。朕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建紫禁城,迁都北京。”
朱棣脸上浮现欣慰之色道:“朕明诏天下, 以永乐三年田赋为准, 往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接着又摊丁入亩,使得天下百姓称呼朕为千古圣君。”
“朕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登极,满打满算,至今已二十六载。朕秉承太祖遗志,推行科举革新之政,二十六年来,为大明培养了数十万各有所长的士子。”
朱棣有些得意的说道:“自永乐三年至今,二十余年来,大明的人口翻了一番,大明国力之强盛,远超以往的历朝历代。以至于士林之间,赞誉如今的大明‘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而今朕已过花甲之年,须发皆白,近期处理国事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朱棣收敛各种情绪,目光落在年近古稀的方孝孺身上,沉声道:“太子年富力强,英武仁孝之名, 天下广传,深得四海臣民之心,故而朕欲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诸卿以为如何?”
门外的院子里种有桂花树,此时正值十月,桂花的香味慢悠悠飘进了殿内。
众顾问不知是闻到了桂花的香味,还是听了朱棣所言,皆精神一震,头脑前所未有的清醒。
“陛下春秋鼎盛,修养一段时间,身体必然会恢复往日的雄风。”
方孝孺起身作揖行礼,恭声说道。
朱棣笑道:“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方先生竟然学会了敷衍朕。”
“臣不敢敷衍陛下,臣所言,句句肺腑。”
方孝孺再次鞠躬道:“请陛下明察。”
朱棣眼中含笑,抬手道:“坐下说话。”
他接着看向黄淮、杨士奇、杨荣等人,道:“朕说过多次,在这武英殿之中,朕单独召见你们的话,你们都可以坐着奏言,不必弄那些虚礼。”
“谢陛下恩典。”方孝孺、黄淮、杨士奇等人俯首恭声道。
朱棣道:“好了,朕要听真话,你们都说说看,朕将皇位禅让给太子,如何?”
“陛下传位太子之后,自然就成了太上皇帝,臣担心会引起朝野非议。”
方孝孺身为内阁众顾问之首,自然要率先表态。
他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让饱读诗书的众顾问与朱棣听后愣了片刻。
唐代以前,除了被秦始皇追封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外,比较著名的太上皇有三位。
一位是草根出身的太上皇,即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之父刘太公。
一位是被新皇尊奉的太上皇晋惠帝司马衷,新皇即原赵王司马伦,乃是晋惠帝司马衷的长辈。
还有一位是喜玄好佛、淡泊权位的太上皇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至于唐朝历史上,则存在着两位太上皇。
分别是被迫成为太上皇的大唐王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以及大唐王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代以后,至大明之前,也存在两位著名的太上皇。
一个是国难当头,却只懂舞文弄墨最终客死异国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
另一个杀害岳飞父子,向金俯首称臣,偏安东南半壁,不思进取中原的宋高宗赵构。
简而言之,宋朝的两位太上皇是为了逃避责任选择内禅,显得昏聩无能,唐朝的两位太上皇是被形势所迫,皇权被儿子所夺,可谓是父子争权。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十二岁继位,十八岁时将皇位禅让给其三岁的太子,二十三岁时突然暴毙。
他的突然暴毙,显然是政治斗争失败所致。
而晋惠帝司马衷,提起他,读书人往往会将他和白痴挂钩,官私蛤蟆、何不食肉糜由他的愚蠢而产生的典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