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虑
令狐冲啊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一章 思虑,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令狐冲啊冲,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邓艾愣了一会儿,随即摇头道:“行不通的。当年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便曾谏言要以子午谷出兵攻长安,此法冒险至极,诸葛亮以做事谨慎知名,自不可能采用这样冒险的计划。”
公孙修点了点头,要想满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中间的难点重重,以诸葛亮旷古烁今的智慧,自然能看得出来。
魏延向诸葛亮所献的时间是十日,率领五千精兵跟五千运粮兵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走,穿过子午谷北进,不出十天就能到长安,极其考验魏延的领兵筹算水平。
就算五千蜀军能达到这样的行军速度,还得保证不被魏军发现,若是魏军发现子午谷有蜀军的踪迹,立即可设防以逸待劳,全歼蜀军。
关于这一点,明末的高迎祥试过用五万人走子午谷攻长安,结局以失败告终,并赔上性命。
通过了子午谷,魏延的“要求”是守将夏侯楙会弃城而逃,粮食吃长安的粮库,或者劫掠百姓的。
这个因素也很玄乎,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跟信服的论据,夏侯楙会弃城,只是魏延的一厢情愿。
而且就算占据了长安,还得分兵挡住各个关口涌来的魏国援军,撑到诸葛亮从斜谷赶到长安。
魏延几乎只考虑胜,不考虑败,其中一个小小的因素都足以使其全军覆没,如此轻率冒进的用兵路线,诸葛亮自然不可能接受。
一直以来,诸葛亮北伐走的都是远路,他的目标向来就不是直接攻取长安,而是先吞下陇西,切断魏国与雍凉二州的联系,再以陇右的有利地形进攻关中。
自古“欲保关中先保陇右”,诸葛亮若是得了陇右,关中地带便无险可守,正如《通典》所记载的“登陇山而望秦川,极目泯然也”。
而得到了关中这个四塞之地,守住东面潼关、西面大散关、南面武关、北面萧关,就能将强敌拒之门外,加上八百里秦川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能产出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民养兵。
邓艾听公孙修一路讲下来,提到了“得关中者得天下”七字,摇了摇头道:“若是在秦汉之际,此七字为至理名言,可如今的关中,自董卓以来,就没有回复元气,从董卓此等武夫压榨关中百姓,再到董卓一死,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被贾诩蛊惑,拒绝投降朝廷,反而攻下长安,又遭遇了第二度的破坏,甚于董卓。”
公孙修哦的一声,按照邓艾这一说法,此七字似乎在三国时期不能有效果。说来倒也不错,关中经历了当时的大乱,史载:“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他沉声问道:“那这样说来,即便得了关中,也无法一如往昔?”
邓艾“嗯”的一声,眼中闪烁着光芒,认真道:“即使当初曹操控制了关中,要面临西蜀刘备、东吴孙权,还有对关中威胁最大的西凉马腾,根本没时间腾出手脚来恢复关中的元气。除非——除非天下先致太平百年,关中得以稳定治理,方可复此语。”
公孙修听到这里,嘴角都不由得抽搐了几下,可也明白,即便三国结束,西晋短暂统一后灭亡,关中依旧是一片战乱,中间隔了个南北朝,至北魏时期的关陇集团兴起,这帮地主豪强拥有了关中大批的土地,对关中、陇右一带重新开发,孕育生机。
直到隋唐后,“得关中者得天下”七字才名副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董卓、李郭等武夫对关中的破坏影响之大,遥想当年的关中,必然是尸骨如山,百姓相食的惨状。
公孙修望着夕阳西下,长叹一声,拨转马头准备回碣石城,对邓艾道:“走吧,回城了。”
邓艾一愣:“王上不等到明日一早看日出了么?”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足以。看不看日出,意义不大。”
他出神地想了一会儿,心想还得背两句秀一下,高声吟道:“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能得聆听王上的佳句,观沧海日出,已是旁枝末节了。”
邓艾倒吸一口凉气,他怎地也想不到燕王平日里的武人气概,此地观沧海也不知从哪吸来的仙气,一首《临江仙》的荡气回肠,以及这十六字的出尘之气,便是曹操复生,曹子建亲临都可与之匹敌啊。
他自然不知道《临江仙》是明朝大才子杨慎所作,十六字节选自古今第一骈文《滕王阁序》。
当然,燕王也就是抒发一下诗意罢了,终究还是要面对眼前的困境,对整个战局的部署都至关重要,司马懿不日将至,凶险万分。
两人率领人马回了碣石城,杨祚、卑衍都显得有些诧异,他们还以为燕王要玩上几天呢。
公孙修对他们的错愕摆了摆手:“孤就是出去散散心,可也不能无所事事,魏国的援军一前一后将至,那胡烈率领援军在前,老贼率主力于后,现今不是吟诗作对的时候。”
杨祚挠了挠头,笑道:“这也不难,现在碣石城为我等所有,胡烈闻知其父已死,恨必生乱,我们以逸待劳,趁后头的司马懿未至,先灭了胡烈的援军,再与司马懿的主力交战。”
此言一出,公孙修跟邓艾都是面露微笑,难得杨祚献计,又切中魏军之要害,那胡烈为报父仇,难免会意气用事,如能先将其破之,就能避免魏军占领脚跟,主力从后而至,也得面临重新下寨的问题。
公孙修喜道:“杨将军可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你跟随孤的时间最长,不曾献一策设一谋,如今开了金口,便是绝妙策略。”
杨祚听燕王如此捧杀,连连摇手,忙道:“王上这可折煞了末将,我大燕人才辈出,且不说有大将军这样的当世名将,王上英明神武,算无遗策,您稍加思索便能想出七八条应敌之策,末将的思路哪里能跟得上呢。”
公孙修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切勿捧杀,孤最需要你们直言不讳,向来推崇谏言不罪,你们有什么便说什么,孤要的是解决国家大事的社稷之臣。”
众人一齐大笑,碣石城内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