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武侯遗志
令狐冲啊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五章 武侯遗志,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令狐冲啊冲,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维握紧了拳头,想起昔日武侯的教导,以及先帝的遗志,明白公孙修的“三家分魏”之计不过是为了求庇护而已,毕竟没有一方能与魏国单独抗衡。
利益相关既为盟友,利益冲突既为死敌,与利益的切实相关比嘴上说着的盟友要好的多了。
诸葛恪不发一言地静听,才道:“燕王有心与我等同盟,三家会晤,本来是一大幸事。只是燕王当信守承诺,不可如昔日一般,暗中撤军,或者临阵倒戈。”
公孙修闻言不由得笑了,他当然明白诸葛恪的怨气所在,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小人行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如今是火烧眉头,不容喘息。”
诸葛恪眉头一皱,摇头道:“燕王的意思是火烧眉头了,才结三家联盟之意?”
“不是燕国火烧眉头,而是在座的你我,及贵国的国主,都处于此。不同之处在于,燕国的形势严峻,基本上是火烧眉头,蜀、吴二国则是温水煮青蛙。”
公孙修盯着诸葛恪的眼睛,那眼神让后者都不禁动容。
诸葛恪皱眉道:“为何说是温水煮青蛙?”
他呵呵一笑,望了姜维一眼,正色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远的不说,就以国家而论之,蜀汉居益州是天府之国,人丁充足,且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吴国虎踞江东,以长江天险得以抗曹。”
顿了一顿,又道:“燕国自不必说,远离中土,又有河泽山溪为险,魏国要想伐辽,恐怕行军路上都得产生出撤军的念头。然而舍此地利,以国力而言,燕、吴、蜀三家合起来,都不是魏国的对手。不论是疆域、人口、兵力、财富,各方面都不如,除了尽早联手,无利可图。”
姜维沉默下来,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武侯当年的北伐,不禁心潮翻涌。
公孙修举起右手竖起三根手指,沉声道:“而且,这一差距,尚且在逐渐的拉大。魏国虽幅员辽阔,却是当年饱受四面战火之地,大多已人口户籍残缺,只要再假以时日,还会继续变得更加强大,此消彼长,到那一日可就是望尘莫及了。今若不伐,再待十年、二十年,人口增长、兵精粮足,莫说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连国家都不能保全,这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诸葛恪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好半响才道:“燕王所言不错,在下佩服。”
魏国从历史上来说,最起码也有二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只是失之交臂而已。一者是赤壁之战大败,二者是蜀吴爆发夷陵之战,曹丕若是趁机伐吴,则可与蜀汉共灭吴国,吴国灭亡后,反手再灭最弱的蜀汉,那就再轻松不过了,只可惜曹丕出于对国家正统的理念出发,不愿伐吴而作壁上观。
这是自三国鼎立以来,魏国的统一天下之机,事后就连曹丕都懊悔不已。
至于蜀吴两国的统一机会渺茫,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莫说是出现,到最后连勉力维持的能力都丧失了。
或许蜀汉最接近统一天下机会的,就是在诸葛亮《隆中对》的镜花水月中,或许真的可能实现,但也不复存在,自从关羽被害、夷陵之战又损失大量的精锐跟年轻将领,人才瞬间出现了断层,后期人才凋零,就注定了几十年后的悲剧。
姜维长叹一声,点了点头:“蜀汉这么多年自武侯以来,欲图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大小五度北伐,已是极为艰难。第一次北伐虽曾控制了天水三郡,却因街亭之败,得而复失,此后的数次北伐已不能获得战果。”
公孙修对诸葛亮是钦佩万分,听到姜维这样说,摇头道:“也不能这样说,或许以武侯之智早就看出来,单凭蜀汉以一州之地,数万效死之士是不能攻下魏国的。”
姜维闻言脸上变色,正欲反驳,公孙修顿了顿,又道:“孤以为武侯的北伐是意在拖延,每一次北伐都闹得魏国上下紧张,将帅不敢解甲、战马不释鞍,大小兵员枕戈而眠,对蜀汉的防御也累得劳民伤财,雍、凉难以修养民生,此武侯之功也。”
“武侯若得见燕王,必引为平生知己。”
姜维的脸色这才缓了下来,也明白公孙修所言属实,诸葛亮的北伐都是采取稳中求进的打法,很少出奇兵以略定。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被诸葛亮严厉禁止了,认为过于冒险,应当实打实的打下凉州,逐步蚕食曹魏。
前世的公孙修可没少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能进武庙十哲之人,没有一个是空架子,诸葛亮虽然大小规模五次北伐,却并没有消耗了蜀汉的国力,这跟他超乎寻常的内政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零点看书
五次北伐出兵的规模都不算小,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国力消耗,反而利用战争的历练给蜀汉增加了不少的新生代力量。
在很多人的误区中,都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损失了蜀汉的国力,然而实际上是在他的治理下,“黎庶追思,以为口实”,国贫民虚的蜀汉也变得“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不得不说,这是一大奇迹。
这可不是史书的吹嘘,《三国志》是陈寿撰写的,而陈寿是实打实的蜀汉人,公元233年出生的人,也算是亲历过诸葛亮治理下的真实社会环境。
想到陈寿,公孙修心想这小子现在也不过十一二岁,倒不如收至燕国来,询问姜维道:“伯约,孤听闻当年马谡丢失街亭被武侯问斩,马谡有个姓陈的参军也受武侯的惩罚,处以髡刑罚之。此人留一子,名曰陈寿。不知可否劳烦伯约,将此人送来?”
姜维大为不解,他自然不知有这一人,毕竟当初受马谡牵连的人太多了,其账下的小小参军的儿子,更是不得而知。倒是他心中颇为起疑,暗想:“陈寿?这名字听着耳生,若是举足轻重之人,我应当知晓才是,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从未涉足蜀川,怎知得一个小小的孩童?送至燕国,又有何目的呢?”
当然,这一疑惑也很快就抛之脑后,毕竟公孙修的三家分魏计划,合乎其心意,不禁想到:“先帝跟武侯未克的遗志,终将由我来延续,并以死继之。”
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燕王放心,在下回去后盘查一番,若能寻到,必将其送来。”
公孙修大喜,三人又一路畅聊了如何出兵响应的事宜,姜维跟诸葛恪都是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众人间的谈话也愉快至极。
邓艾瞧着姜维,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忌惮:“此人竟如此厉害,若有一日,燕与蜀为敌,则将有一战,可得小心提防此人。”
会盟的意见也互相交换,公孙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加入蜀吴联盟,把中分天下之约变为三分天下之约。
事能否促成还看天意,大饼终究是要画得圆一些,公孙修个人的意见既代表燕国,姜维跟诸葛恪则须分别禀告刘禅跟孙权,再做定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