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激战(续),伐清1652,胜者即正义,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着李定国率七千骑兵加入北面战场,靳统武率三千骑兵加入东面战场,原本已经开始收缩的大西军阵线很快就又恢复了回来,两军再次成焦灼对战的状态。
这个时候,为了减少伤亡,避免阵型松动,其实双方都不敢贸然展开大规模的突击。
毕竟,个人勇武在这样规模的军事斗争中,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记的,只要任何一方阵型先出现了松动,那这一方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了。
其实,便是李定国亲自指挥,在几乎同等战力的情况下,清军不漏出破绽,他也是无计可施的,只能是相互僵持着,不时派出小股部队展开突击,寻找突破口。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屯齐会留有一手,还预备了五千兵马用于沿河突破的原因了。
如果东,北两面突袭不成,两军成焦灼对战之态,有河流相隔,大西军必然无法尽数过河,借助东面山岗的掩护,派出矫健迅猛的蒙古骑兵沿河突破大西军的防守薄弱处,如此大功便成了,
试想一下,五千骑兵只要有半数能够突入,以骑对步,突然袭击,必然是单方面的屠杀,还能将这些明军的步卒推入正在北面,东面混战的明军骑兵方阵之中,扰乱其军阵,可就是一举两得了。
换句话说,留了两手准备的屯齐很有自信,自己将在新墙河将孙李大军的核心骑兵一举歼灭,至于还顺带歼灭多少步卒,那就得看对面的明军派了多少过来了!
而事情似乎也正如屯齐所料:孙可望,李定国两人虽然预料到了屯齐在东,北两面的袭击,但一来兵力不足,二来原本便是负责东面战场的贺九仪和靳统武两人,已经被东面战场,早有预谋的穆尔祜给带偏了,以至于沿河地带三四百步的宽度,几乎成了防御的真空地带,给了清军可乘之机。
于是乎,一千多蒙古骑兵轻装上阵,凭借着速度优势,在孙可望,白文选等人察觉到异常,却还来不及组织兵马反击的时候,便已经冲破了大西军东面战场沿河的防线,成功地打开了一个口子。
孙可望站在堠台之上,肉眼可见,那上千骑兵很快就有上百骑如黑色的潮水般,成功突入了东面的防线后侧,刚刚派往北岸东面战场巩固阵线一千余步卒,当即遭到了猛然一凿,顿时死伤了数十人。
若不是这个口子并不大,清军骑兵并不能直接鱼贯而入,局面或许可能还要更糟一些。
不过,毕竟是训练有素的殿前军,以步制骑也是平日里重点练习的战术,在付出了上百人的伤亡之后,这支步卒残兵很快就结成了阵型,堵在了东面战场防线缺口以西大约一里左右的地方。
虽然结成方阵,这些轻装上阵,缺少甲胄保护的蒙古骑兵不敢再放肆攻击大西军步卒,但却也阻止不了他们四散而开,从背后攻击东线,北线作战的大西军骑兵。
于是乎,刚刚还难言胜负的战场,瞬间便转变了局势,近两万大西军步骑兵的处境一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这便是这个时代大会战中所谓的“阵型”了,一旦有一点被突破,就极有可能整个防线都会被突破,进而全军大溃败,更何况这极有可能发展成腹背受敌!
若不是清军骑兵的行动力因为沿河过于潮湿松软的土壤,四处遍布的水坑而大大延滞,恐怕这会功夫,局势已经完全不可控制了。
“白文选,快,快,立即去组织剩余骑兵,支援北岸!”
孙可望看着眼前的局势突然恶化,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说罢便当即飞身跳下近一丈高的堠台,叫来亲卫披上双甲,随后立即翻身上马,带着身边随时候命的这一千亲卫就要前去拼命了。
孙可望已经不是战场初哥了,这会也不是一时冲动,已经完全融合了原主记忆的他,战场洞察力并不弱,看着眼前的局势,哪里还不明白严重性?
说到底,就像屯齐低估了大西军的战力一般,他也低估了屯齐的战略意图和清军的战斗意志,只派了一万五千骑兵,五千多步卒,四十头战象,就以为可以逼退清军的近两万骑兵了,确实是大意了。
虽然说主要还是困于浮桥渡口的运力,但也应该在李定国率军出击的时候,立即再派骑兵过去的。可是孙可望,白文选都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步卒战兵,火炮辎重,以及扎营的民夫放在了渡口,堵塞了后方骑兵的行军之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