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
日本警视厅笫四搜查班警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33章 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我在美漫世界有一个商店,日本警视厅笫四搜查班警部,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033章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
崔寔带着一腔忧国忧民的心和积累了半生的农业知识来到了五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北部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西部地区),任太守职。
那时的五原郡,经历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战以及汉匈交战,百姓贫苦不堪。
崔寔便四处走访,探视民情,发现五原郡地处边陲,冬天寒冷而漫长,老百姓没有足够御寒的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之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
虽然那里的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纺织……环境的恶劣不可怕,可怕的是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崔寔决心带领五原郡的人民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他先是变卖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然后用得来的财产买来纺织机器,并邀请中原纺织名师教百姓纺织技法,同时下令郡内广泛种麻。
从此,五原郡地区种麻、纺织蔚然成风,百姓的生产、生活渐渐改善。
后来,在五原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沤麻的池塘,麻池这一地方俗名也由此而来。
由于在五原政绩卓著,崔寔又被推荐为带有边防重任的辽东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亲病故了。
回乡,为母行丧;丧满,升为尚书;遇党祸,免归。《四民月令》就在崔寔家居洛阳时诞生了。
这本用“月令”体裁写成的古代农书与《汜胜之书》齐名。
崔寔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将一个家庭中的事务分作三大类:一是家庭生产和交换;二是家庭生活,包括祭祀、医药养生、子弟教育、住房和器物修缮收藏等;三是社会交往。
这三大类中,他着重强调的是家庭生产的交换。
比如,一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正月,“雨水中,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可种春麦、瓜、芥、葵、大小葱等。
林木方面,可移竹、桐、松等树;蚕桑加工方面,令女红促织布、令典馈酿春酒、作诸酱等。”
农历二月,阴冻毕释。
春分中,雷且发声,玄鸟巢。可种禾、大豆、苴麻、胡麻、地黄等。
到了农历三月,就“清明谷雨杏花盛了,时雨降,可种胡豆、胡麻。
昏参夕,桑椹赤,可种大豆;三月桃花盛,农人候时而种也,利沟渎。
清明后十日封生姜,至立夏后芽出,可种之……”。
崔寔不迷信,所以他的《四民月令》非常务实。
在写到农田水利方面时,他坚持“人力足以改造自然”的主张,极力称颂“史起引漳水灌邺、李冰凿离堆通三江,秦开郑国,汉作白沟”,主张“崇堤防以御水害”。
这实际上就是与传统思想,即荀况的《天论》一脉相承的反天命观点。
崔寔还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在述正月“陈根可拔”时,他自注“此京师洛阳地区之法,其冀州远郡各以其寒暑早晏,不拘于此”m.
述二月种植禾,三月种粳稻,四月种大小豆,自注均提到“美田欲稀,薄田欲调”。
就是说,对农事操作,要随时、随地、随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有趣的是,以农为本,商业起家崔寔在其另一代表作《政论》中,却是这么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入厚”。
“一谷不登,则饥馁流死”。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此最国家之毒忧……”
可见崔寔有着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