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3 捡菌高手
呜哩哇啦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No.173 捡菌高手,我在1980有片原始森林,呜哩哇啦嘿,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据说啊,他们家所在生产队周边的山林,差不多都被他们包圆了,在什么地方会出什么菌,什么菌能吃,什么菌能卖,一家子知道得清清楚楚。
到了菌子出来的时候,那些菌子也就成了他们家的主食,也能凭此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到了出鸡枞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宋庆文他们生产队周边的鸡枞窝,哪怕是大晚上,他老爸也经常点着油灯按照既定的路线跑上一趟,有一朵鸡枞搞定一朵。
这一度让生产队上想吃顿鸡枞而一直没机会捡到鸡枞的人愤怒不已,所以就各种使坏,提着铁钎子,见一个鸡枞窝就打通一个。
鸡枞窝被弄穿了,那地方就不会再出鸡枞。
还有无聊的,跑到鸡枞窝里撬个坑,在里面拉屎,然后伪装成鸡枞拱土的样子,有人看见,鸡枞拱土,兴冲冲地跑过去,以为是出鸡枞了,伸手一扒拉,好家伙,满手米田共……当真是缺德。
殊不知,宋庆文一家子,哪怕是所知道的鸡枞窝都被毁了,人家还有着人家的办法,来年的时候仍然到处能捡到鸡枞,这让很多人无语,不得不承认,这是人家的本事。
想到他们家那么多张口要吃饭,要穿衣,确实挺难的,这些菌子本身也就不值多少钱,还有很多,今天刚从山上带回来,过上一夜就全都生虫了,离公社又远,根本就没法拿去卖,一个个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吃菌子在他们生产队,成了随意随缘的事。
再说了,山上的菌子天生天长,又不是那一家的,谁都可以去拿,吃不上,真不能怪人。
唉,为了挣点钱,也是费劲了心思。
听着他们的闲聊,王明远也大有感慨。
大学同学里,王明远就有一个非常善于捡拾菌子的同学。
据他自己说,他的整个暑假,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连绵,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山上搭建的窝棚里度过的。
一家人都非常有捡菌子的经验,这是多年的经验积累。
正如张守义所说的那种情况,他们清楚哪里生长什么菌,那些菌在那个时段出。
而且,为了捡菌子,也是全家出动。往往半夜点着矿灯,在林间搜寻,那个时候,总能见到最鲜嫩最好的蘑孤。
然后到了天亮的时候,将菌子送到山上的窝棚挂着,继续搜寻。
他妈会按时到窝棚将晚上捡到的菌子送到早市是去卖,中午的回来的时候,给他们带来午餐。然后取走早上捡到的菌子,再送往下午的市场的卖。
他们差不多就只有在傍晚到夜里两点这个时间段回家洗个澡,睡睡觉,到了夜里又其上摩托点上矿灯,开始搜寻。
说道捡鸡枞上,他们家做得更是精细。
精细到记录每一个鸡枞窝出鸡枞的位置和时间,一般鸡枞每年生长出土的时间,悬殊不过几天,也正是有了这种精准的把控,让他们在捡拾鸡枞的时候,事半功倍,收获颇丰。
他们甚至在经过一个地方,凭借气味就能分辨出哪里有鸡枞或是菌子。
(事情不夸张,本人就认识一家人,就是这么干的,人家能凭借些许不同气味,找到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的菌子位置,比如鸡枞,还有一些野生菌,是会散发天然香味的。)
而王明远也就凭这暑假的努力,就能挣到自己的大学学费还有所需的各种开销。
这自力更生的能力,王明远是远远不如的。
整个过程别看人家说得轻松,但其中的艰辛,真没多少人能扛得住。
在王明远看来,宋庆文他们家,就是这一类人,有很大可能也已经掌握了凭借气味就能找到一些菌子的方法,这是需要非常丰富经验积累,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天赋异禀。
这一家子,宋庆文和宋庆来两人还是不错的猎手,一个个的,都是个人才啊!
马上六月到来,进入野生菌生长时期,这在这大片的原始森林里,可是大头,他们一家子,能派上大用场!
王明远很清楚,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搭好适合他们的舞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