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硕莫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3章 台州风雨,帝师是个坑,菲硕莫薯,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台州城,大道通衢之城。
东南官道,两日路程,直入广怀道。
东西官道,一日半的路程,直入尚云道。
东北官道,三日路程,直入罗云道。
台州知州姓祝,祝明远,坐镇台州治理军民事务。
台州城的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是边关的话,台州就算是望原城。
不过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望原城距离边关城墙很近,距离北关最近的城墙也就半日路程罢了,而台州城通三道,三条官道九条岔路,人少不必说,如果是人多,比如几千几万军伍,想要出三道,必经台州城。
看似四通八达,实际上这台州城就是军伍重镇,城内没太多军卒,可军备六处,四处折冲府与两处屯兵卫,就在东南两侧十里处。
说的再直白点,如果东海叛乱,或者瀛贼打了过来,那么必须打下台州城才可以继续行军。
昌朝建朝时,皇帝分封开国功臣,很多劳苦功高各种型号王爷勋贵之类的,都分到了鸟不拉屎的东海三道,美其名曰为朝廷把守边疆,但是长眼睛都看出来了,就是让这群人游离在核心权利圈外围,越远越好,当年可没什么律法要求贵族武装不能超过多少人,就这些勋贵们,谁手里没个几千上万乃至数万号人,水浅王八多,东海皆大哥。
当年开国皇帝想的也挺好,给那些比较能打的,小弟比较多的,都扔东海去,就依这群大哥们的脾气,肯定得给脑浆子都打出来。
事实上的确如此,这群大哥们到了地方后,先干本地佬,再互相干,一边干,一边消耗着相互之间的实力。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督建了台州城,并且派遣重兵驻守。
等于是给东海画了个半圈,那边是海,这边是台州城,你们打生打死都可以,但是千万别过台州城,赶过来,台州城的重兵就磕你们。
要么说就皇帝这个行业,论生猛,肯定是开国皇帝最生猛。
昌朝开国皇帝那就和养蛊似的,不是兵强马壮吗,不是恃功自傲吗,都去东海,靠拳头说话,谁赢了谁就是东海大哥。
那时候也有不少谋士建议皇帝,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如何如何的。
皇帝根本不听,拉拢不用了,打压吧,不用压,就打。
谋士就很懵,打谁?
皇帝说了,谁赢了打谁。
过了没几年,东海真正的大哥终于角逐出来了,然后被皇帝一顿揍,自此之后东海再次变成了一盘散沙,从根本上削弱了这些类似于“诸侯”的各方势力。
各种型号的勋贵,传承了几代,逐级递减,封地少了,待遇也没了,最后就变成了世家。
在这个过程中,台州城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屯兵,集结兵力,作为一道防线,说是防止海上之敌深入昌朝腹地,其实防的就是东海那些勋贵们。
不过到了后期,和瀛岛那边的沟通逐渐变多,海盗也越来越猖獗,台州城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海战和陆战不同,陆战的话,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朝廷能提前知道,海战可不是,真要是出了一群二五仔领路党,瀛贼坐船直接登陆,根本给不了朝廷太多的反应时间。
那么坐镇台州的祝明远是个武将出身也就好理解了。
今年刚好五十,为官三年,为将却是三十载。
祝明远刚出道的时候赶上了好时候,昌朝以前尚武成风,尊重武人与军卒,那时候推举为官,要是懂韬略兵法的,是有加分的。
祝明远也正好是赶上了推举武将的末期,出道就成了校尉,在各处军营中摸爬滚打三十年,太上皇登基后,将他调到了台州当知州,虽无兵符,却可在战时号令六处兵备。
祝明远长的不像武将,像文臣,不但消瘦,还留着长须,此时正坐在知州府正堂之中。
陪伴在侧的是罗云道舟师蛟营副将温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