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三章 居庸为背,紫荆为喉!,长生从锦衣卫开始,半章水墨,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气数已尽!
这句话,便是这连锁反应之下的最大体现,亦是清晰证明了天下人心的动荡。
一个国家的统治基础,在于朝廷的威严,在于天下对朝廷的敬畏。
而如今,大明,气数已尽,这句话堂而皇之的流转大江南北。
其背后之含义,已然很是清晰。
蒙古叩边,就好似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带来的人心动荡,一点都不比其兵锋要弱多少,甚至,某种程度而言,人心之动荡,要远比兵锋之破坏,要大得多!
只不过,对李修而言,如今,人心动荡,已经不是他能考虑的事情了。
兵锋之威胁,才是当务之急。
挡住了兵锋,那就还有机会收拾人心。
挡不住……
大明,气数已尽,就真的要成定论了!
……
“居庸,紫荆……”
这寂静之间,注视着眼前的舆图,李修突然轻声微喃几字。
历来蒙古叩边,这两关,都是避不开的重地。
居庸为背,紫荆是喉!皆为京师屏障,两座雄关,任何一座有失,那必定是天下震荡!
但同为雄关,这两座保卫京城的雄关,命运却完全不同。
从古至今,居庸关,被正面攻破的次数,可谓是寥寥无几。
但,每每北方来敌,无法攻破居庸关之后,都会将兵锋,转至紫荆关,
而较之居庸雄关,紫荆关虽也算易守难攻,但因地势之因,从西向东到紫荆关城下,关前开阔平坦,关后的山坡不高不陡,虽有拒马河如带但不足为凭,守方优势,并不算大。
当年于少保就曾有言: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
而漫漫青史,亦是清楚证明了这一点。
成吉思汗在居庸关外击败金军,居庸难克,随即改袭紫荆关,随后,破紫荆关,兵困中都。
土木堡之变,瓦剌部裹挟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兵临京城。
历史上的李自成,同样也是先至居庸,也是久攻居庸关不克,改攻紫荆关,最终进占京城。
如今,漠南蒙古叩边,兵分两路,已然陈兵大同,张家口,兵锋直指居庸,紫荆!
三边重地兵力空虚,也做不到层层布防,强行布防,不过是给蒙古各个击破之机而已,
如此之下,徐枫所定之防守策略,那就是重地集重兵,重点防御。
如此布防,事实上,如今蒙古大军,距离京城,只有两关!
要么,破大同,克紫荆,兵临京城。
要么,破宣府,克居庸,兵临京城!
这两道防线,集结了这三座边镇所能调动的所有强兵。
注视着舆图上这两道清晰至极的进军路线,李修眉头紧皱,忧虑尽显。
漠南蒙古,十余万铁骑,叩边北疆,便已是如山之压力,守不守得住,李修都无法预测丝毫。
而在蒙古,还有漠北的林丹汗,从种种情报来看,这林丹汗,与后金达成默契的可能性,显然是极大的。
若林丹汗也率兵南下叩边……
思绪至此,李修握着刀柄的手掌,已是因太过用力,而青筋暴起。
许久,他才长吐一口气,神色归于漠然,轻抚了一下额头,疲惫尽显。
他 缓缓行至桌案前,拿起那一封封自漠北而来的情报奏本。
一页页翻阅,一册册放下,许久之后,李修才放下最后一册奏本。
双眸微闭,一条条情报,一个个奏本汇报,在脑海交织,最终亦是在脑海之中形成一个大概的脉络。
忽然间,李修微闭的双眸,骤然睁开,随即,却是嘴角微扬,轻声低语:“老狐狸,两头通吃,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