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换了一种思路,北伐北伐,张禹,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
蒋琓来到汉中,把刘禅的亲笔信和诸葛瞻的字画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看完刘禅的信,双手捧起儿子的字和画,一字一句,一笔一划,仔仔细细的欣赏着,久久的没有说一句话。
诸葛瞻八岁了。
在这八年中,诸葛亮只回过成都两三次。可在成都的日子里,也多是在朝中与刘禅商议国事,与儿子的接触少之又少。
他身为丞相,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和重托。可作为丈夫和父亲,他还是觉的有愧于老婆和儿子。
这就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八
蒋琓见诸葛亮看着儿子的作品无比的动情,他没有去打扰,一直在旁边默默陪着。
他知道这时候,什么都比不了父子情深。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猛的抬起头来,收起了伤感的情绪,觉察到自己陷入了儿女情长的失态,不免遮掩地指着诸葛瞻的字画,尴尬的说:“这小子有点天赋,字和画都还像那么回事!”
听到诸葛亮夸儿子,蒋琓也不无感叹的接过了话题,说:
“瞻儿不但有书法、绘画的天赋,他还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超强的记忆,将来一定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蒋琓说到这里话题一转,说:“陛下的信你也看了,我还想多说两句。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啦!”
“我听说,您近来吃的很少,回成都调养一段还是有必要的。”
“就是不为身体,回去看看儿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也是人之常情。您算一算,儿子都八岁了,您和儿子待在一起恐怕只能以天计算。作为父亲,您总该还一还您欠儿子的情债吧!”
九
提到儿子,诸葛亮不免有些激动,但他很快稳住了情绪,说:“谢谢陛下和您的一片好意。”
“我又何尝不想回成都去看看老婆和儿子,享享天伦之乐,调养一下身体呢?”
“可是不行啊!鼓舞士气、战前动员、战略准备、战术安排这都需要去做。大战在即,我怎么可以丢下部队,自己享乐去呢?”
诸葛亮越说越激动:“你我都是五十多岁的人啦!不抓紧时间是不行咾!”
“我诸葛亮一生经历了四个十三年。第一个十三年,父母双双病逝,孤苦零丁渡过了悲惨的童年。”
“第二个十三年,我拜名师结益友,饱识诗书,立下管、乐之志。”
“第三个十三年,追随先主,创下蜀国大业。”
“第四个十三年,身为丞相,受先帝重托,辅保新帝,复兴百业。平定内乱,北上御敌,境固民安。”
“可如今汉室未一统,旧都未还迁,我对先主的承诺还没有完成,老天不会再给我一个十三年了。我不争分夺秒的去争取,恐怕真要遗憾终生了。”
蒋琓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诸葛亮一挥手,说:“好啦?你想说的我都知道,不要再说啦!”
“我马上给陛下写封信,感谢陛下的关怀。你帮我带回去。京城的事也不少,你也不要在这里多耽搁时间了,咱各忙各的吧!”
“等打完这一仗,我一定回成都多休息一段时间,到时,我们一起抱着瓷坛吃大酒——喝个痛快!”
蒋琓实在不知再说些什么,只好告退,说:“那好吧!您先写信,我去下边看看其他的将士们。”
十
诸葛亮提笔给刘禅写了一封回信。
诸葛亮在信中写道:“我由衷的感谢陛下的关怀,但国事大于天,恕我不能遵命回京。待大军凯旋之日,定将回京亲自向陛下报捷。”
写道这里,诸葛亮突然有一种不祥之兆。
他想到还未成年的儿子;想到这纷乱复杂的社会环境,不由的想给刘禅交待一下,为儿子的今后铺铺路子。
他笔锋一转,接着写道:“我儿诸葛瞻现在已经八岁了,聪明可爱,但我怀疑他智力发育得太早,担心他将来难成大器。万望陛下帮我加以调教,使其能自食之力,延续诸葛一脉香火,我死而无憾了。
“我自从侍奉先帝以来,没有辜负先帝和陛下您的期望;没有买卖和产业;一切费用全都依靠政府,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不可能留给他们娘俩过多的财富。”
“现家中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留给家中,供他们吃穿,我想也是绰绰有余了。希望他们今后能自食其力,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我也知足了。”
十一
给刘禅写完信,诸葛亮又捧起儿子的字画,看了许久,提笔给儿子也写了一封信。
“思远吾儿:
你送来的字画我已收到,看到你的成绩我深感欣慰。”
“父亲不能陪伴在你的身边,也深感内疚。但为国家尽忠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但我如此,你将来长大了,也应如此。”
“现在,你正是在增长知识时期,父亲有几句话想和你共勉。”
“人生在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名利,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清心寡欲,才能静下心来刻苦学习。”
“不学习不能掌握本领;没有志向,就会碌碌无为。怠惰散漫,虚度年华,任随岁月流逝,就会变成无用之人,等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切记!切记!”
”目前国事繁忙,不再多说了,望你努力学习。待忙完这一阵儿,父亲回京,再叙家常。”
写到这里,诸葛亮强迫自己草草收笔。
他有千言万语想要和儿子说,但他还是忍住了。他怕再说下去,会忍不住伤心落泪,无法控制自己了。
十二
蒋琓没能说服诸葛亮,只好带着诸葛亮写给刘禅和诸葛瞻的信,返回了成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