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卤城大捷,北伐北伐,张禹,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邓芝、马岱率二万人马围死上邽;
魏延、吴班率二万人马攻安定。
吴懿、高翔攻天水。
诸葛亮要先拿下附近的两座城,让上邽成为孤岛。
这样,逼司马懿要么出战,要么退回西安。
十一
这时,李严派人送来一封信。
信中说:“近闻吴国有五万兵马从南京向荆州方向移动,陛下甚为焦虑,伏望丞相,早作良图。”
诸葛亮不相信吴国会在这时候出兵打击蜀国。因为孙权还没有疯狂到两面作战的地步。这时与蜀国作战,对吴国没有一点好处。
诸葛亮也不愿相信李严会拿军国大事当儿戏。除非他不想活,自寻死路。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现在蜀国内部兵力空虚,这是诸葛亮的软肋。他丝毫不敢大意,宁可信其有,保证国内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诸葛亮没敢迟疑,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下令说:“退兵吧!”
十二
诸葛亮大军进攻祁山,李严全力以赴督办粮草。
要说这几个月,李严还是称职的。
该着李严露脸,水路一路畅通,几百条船来来往往;陆路上二百多辆“木牛”大显神威,前方的粮草源源不断。
李严喝着小酒,翘着二郎腿,哼着小调,那个美啊!
谁知老天爷看他不顺眼,偏偏和他过不去了。
汉中地区一连二十多天的狂风暴水,祁山大道上有的路被冲毁了,有的被泥石流给堵住了,有的泡在了泥水里。别说木牛,就是铁牛,钢牛也过不去。
水路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从汉中到祁山,一连几天的大雨,让西汉水洪流泛滥,运粮草的船根本就无法逆西上。
粮草运不上去,士兵们总不能空着肚子打仗吧!
这没办法,这是天灾。粮草不济就退兵,这种事经常发生,也不存在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
可李严不想让自己背上一个运送粮草不利的名声,就抖起了“小机灵”。
李严听说孙权派潘濬率五万兵马前往荆州的武陵。
这是个好噱头。
谁又能说明孙权的五万人马到底要干什么呢?
蜀国的主力都在汉中,吴国动用这么多的兵力向吴蜀边界运动,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对,就拿这个说事!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李严的小聪明,竟把天灾变成了人祸。
可他确没想到这个祸偏偏是砸在了他自己的身上,这才叫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十三
李严就给诸葛亮写信,提到了这件事,他要向诸葛亮暗示:
大概,或者,也许是:吴国向吴蜀边境增兵;
据说,好像,有可能:皇帝陛下为这事很焦虑;
恐怕,似乎,不见得:吴国要有暗动作;
不过,但是,我觉得:这事丞相你懂得。
说白了,这是我李严得到的小道消息,我和丞相你关系不错,我才给你通报,信不信由你,该怎么办你说了算。
不提粮草之事,不提撤军之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话用在李严身上最合适。
如果是平时,如果只是兄弟之间聊天,这都不算什么事。
但这是战争时期,这叫扰乱军心。
信中还明里暗里地把皇帝扯了进来,有假传圣旨的嫌疑。
扰乱军事主官的思路,罪可杀头。
有一点正常人的思维,都不可能干出这样蠢的事,除非他的脑子被驴踢了。
可是李严就这样做了。
十四
李严信心满满的给这封信设定了两个结果:
结果一,诸葛亮不退兵。这就是致国家危难而不顾,是造反,他不供粮草是对皇帝忠诚,还有可能取代诸葛亮当上丞相。
结果二,诸葛亮退兵了。他就给皇帝上奏折,说诸葛亮巧用退兵之计,诱敌而歼之。皇帝必然嘉奖诸葛亮,诸葛亮头脑一热,还会在皇帝面前为李严多美言几句,皇帝一高兴,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咾!
结果,诸葛亮真的撤军了。
十五
诸葛亮看了李严的信,不敢有所迟疑,马上召集魏延、吴懿和邓芝、姜维进行合计,说:“我们撤军,敌人一定会兵分两路,一路从木门道尾追,一路从铁堂峡包抄。所以,我们必须分批撤退。”
“高翔率第三兵团先行撤到祁山堡,与王平会师,保住回撤通道安全。”
“吴懿率第二兵团,退到西县堵住铁堂峡口,防止魏军从铁堂峡包抄。”
“魏延、句扶率连弩军在木门道中设下埋伏,准备阻击魏国的追兵。”
“邓芝率五千人马继续围住上邽,一天后再撤军。”
“等敌人发现我们撤军时,我们的阻击部队已经就位。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高翔、吴懿率第二、三兵团走了。诸葛亮又叮嘱了邓芝几句,同魏延、吴班率第一、第四兵团撤进了木道门。
一天后,邓芝的五千人也开始撤军了。
十五
司马懿见诸葛亮撤兵了,心中也得到了一些安慰。
这些日子让他也是十分的憋气,现在认为自己的机会来啦!
我怎么也要借机检点什么便易,将来写述职报告时,也有些闪光点不是吗?
想到这里,司马懿下令:“一路用两万兵马顺木门道尾随追击;另一路由三万兵马,绕道铁堂峡快速出兵,提前赶往西县,把诸葛亮堵在木门道峡谷之中,以报卤城惨败之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