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谁来挂帅,北伐北伐,张禹,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亮说:“经过一年多的修养生息,军心民心空前的稳定,国力得到了恢复,是到了出兵平定南中叛乱的时候了。”

南中地区对于蜀国真有这么重要吗?

千真万确,十分重要。

南中地区就是现在大渡河以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的广大地区。

巴蜀和南中地区声息相闻,物产相资,经济文化联系相当密切,历代统治者都深知:定南中,然后可以图巴蜀,固巴蜀,然后可以北图关中。

所以,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原则之中,稳定南中就是其中的战略之一。

由于当时南中少数民族对汉人政府并不是绝对服从的。所以,叛乱之事时常爆发,而南中对于蜀汉政府而言又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说南中地区占有整个蜀国四分之一面积。如果稳定了南中局面,对那里的土地合理利用,开垦为耕地,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就是一个大粮仓。

其次,南中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白银、朱砂,生漆,耕牛,战马。这些不但是经济物资,而且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黄金白银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军费;朱砂是制药的重要原材料;生漆是制造武器不可错少的原料;铠甲用皮革、运输用耕牛、骑兵用战马。只有平定了叛乱后,这些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第三点,南中也是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占蜀国的三分之一,可以通过人口迁移,把几万人迁入巴,蜀一带,有人口,就有了兵员,有了兵员。蜀国的军队就会更强大,军队强大了,打天下才有了根本。

第四点,南中地区能安安稳稳的掌握在政府手中,是稳固国家政权的前提保证。荊州是蜀国的门户,南中是蜀国的后院,荊州六个市,吴国夺去了三个,南中四个市,叛匪就占了三个。前门来强盗,后院起大火,这蜀国还能安稳吗?

所以,在蜀国的局面有了一些好转之后,平定南中叛乱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蜀中的军队,经过一年多的补充和修整,军力大增。将士们士气高涨,憋足了劲,早已是摩拳擦掌,等着这一天呢?一听要打仗,都争着要披甲上阵,一时间,那些带兵的将军们为能参加平叛作战争的是面红耳亦,谁也不想错过这一为国立功的机会。

诸葛亮望着那些跃跃欲试的众将军,满意的直点头,却冲大家摆了摆手说:“大家都不要争了。我仔细的考虑过了,平定南中,还是由我挂帅出兵吧!”

说着话,诸葛亮把请战报告,让秘书转递到刘禅的手中。

诸葛亮的决定,惊得大家是目瞪口呆。

多大点事啊!还劳您亲征吗?这不是旗杆当筷子——屈大才了吗?

诸葛亮知道大家不会理解,就解释说:“我们向南用兵,曹丕极有可能向我们进攻。东吴虽有盟约,但我们也不能不防。汉中和永安两大战区不能掉以轻心。江州和成都两大战区也应随时准备增援,所以,你们几个不能离位。主帅不动,敌人见无机可乘,危险就会降低。”

“在南中叛乱问题上,丞相府参谋马谡上校有过很好的建议,南中的少数民族仗着地处偏远,长久以来一直不服管辖,今天大军征服他们,军队一撤回很难保证他们不再反叛,所以这次出兵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平定南中是一场政治仗而不是军事仗,我们要的结果不是肉体消灭而是分化瓦解,最终还是安抚和善后。”

“我也想通过这次不大不小的战役,训练和培养一支攻坚部队,并积累一下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所以,我挂帅是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的语音刚落,丞相府办公厅厅长王连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王连是刘禅登基后,封的十一位侯爷之一。荆州南阳人。

王连原来是刘璋的下属。在刘备攻打益州时,王连是梓潼县长。

他率领一县的守军和百姓,坚守城池,拒不向刘备投降。刘备听说王连是个忠义之人,又很有才,就没才去强攻梓潼,直到刘璋投降后,王连得到刘璋的命令,开城投降。

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先后当了什邡县县长和广都县长。后来,诸葛亮要加强盐业的管理,成立了盐业部,就调王连担任了蜀国第一任盐业部长。

王连经营有道,治盐有功,为蜀国的财政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但如此,王连还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蜀国各方面的领军人物。曾给他当过副手的吕乂,后来成为中央办公厅秘书长,是正国级领导。

由于王连的业绩突出,刘禅登基后,成为第一批被封侯的有功之臣,并提拔为丞相府第一任办公厅厅长,是诸葛亮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王连一听,诸葛亮丞相要亲自挂帅出征,头摇的像“拔浪鼓”一样,等诸葛亮话音刚落,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说:“丞相亲征,万万不可!”

“首先,丞相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丞相离京,尤如国家失去了主心骨。当年黄元叛乱,京城恐谎的悲剧不能重演。”

“其次,南中地区自古就是不毛之地,环境恶劣,瘟疫盛行。丞相已近五十岁的人了,工作时又常常是举轻若重,事必躬亲,再加上长期行军作战,恐怕身体难以承受。出现了任何的意外,都将会影响到蜀国的国内局势。”

“这第三点,平定南中并不是大的战役,派一名大将完全不是问题。说到后期的治理,可派一些蜀藉官员随从南进,并留下来进行后期管理。也是可行的。”

“另外最最重要的一点,丞相离京后,吴国与魏国来犯将难以抵御;国内发生突发事件难以平定;,自己不知怎样处置,这是其一;蜀国的担子全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在平叛中出现了任何的意外,这都将会影响到蜀国的国内局势,这是其二;诸葛亮举轻若重,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确实让人看着揪心,想着痛心。”

王连的一番话,得到在场大多数人的赞许,纷纷出来劝阻诸葛亮亲征。

刘禅对诸葛亮带队出征心中也没有准备,他见人们的态度都不赞成诸葛亮亲征,刘禅不想让诸葛亮当面下不了台,只好宣布挂帅之人待定,议事转入了其它话题。

议事会结束后,刘禅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诸葛亮的表态,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凭心而论,诸葛亮亲征平叛,从刘禅心中来说,他也是不情愿。

因为诸葛亮就是他的主心骨,诸葛亮离开京城,刘禅就如同被风吹到半空中的树叶——没着没落。

但仔细想想,一个执掌军政大权的人,不与部队磨合,将不知兵勇,兵不识帅谋,这以后怎能打胜仗。

诸葛亮的考虑是全面的,持久的。这才是保证蜀国政权长久稳定的最有效的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海贼:工资到位,四皇踢废

BB10

海贼开始的奇妙冒险

牧子七

长生不死的我只练禁术

长空细雨

龙族:重生归来我路明非屠神证道

外面全是扶摇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半章水墨

返回高三

硬笔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