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纸老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3章 高保融献宝,瀚海唐儿归,人到中年纸老虎,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臣的检校司空与荆南节度副使一职,是石晋伪朝所封,臣父的一切官职也是如此,是以未敢在圣人面前提及。”
张昭满意的点了点头,高保融的头脑还是清醒的。
因为张昭在南征南唐之前,就以石晋朝廷是契丹册封为由,宣布石敬瑭和石重贵的帝位不合法,石晋乃是伪朝。
只不过由于石重贵被掳走,算是有些悲情色彩,东京人和文武官员对他有所同情,张昭才没彻底把石晋搞臭。
“那你此次来朝见,主要就是来请封的咯?”张昭眯着眼睛,显然话里有话。
高保融后背的冷汗哗哗的冒,不过好在他在出发之前,就做了小小的预桉,因此倒不是很慌。
他被张昭牵着手,就在后面句偻着腰回答道:“臣是来替臣父以及荆南军民请罪的,昔年契丹入中原后,臣父被小人蛊惑,起兵袭扰了襄州和郢州。
虽然都被朝廷兵马打的大败,但罪责尚在,还请圣人看在我们高家历来恭顺的情况下,从轻发落。”
这话也很有水平,点名契丹入中原,那是说当时袭扰的襄州和郢州,还不是张周的国土。
接着又说被朝廷打得大败,那是表示他们没有造成多少破坏不说,反而已经被教育了一顿,摆出一副惨兮兮的样子博同情。
张昭虽然明知这是高保融说话的策略,但还是忍不住有点想笑,这荆南的军队,也太搞笑了。
在襄州被焦继勋打败就不说了,这好歹还算是个名将,可是被郢州刺史尹实调集州县兵打的狼狈鼠窜是什么鬼?
这么太弱鸡了吧!
不过,心里的惩戒之意去了不少,但嘴上张昭可不准备饶恕,他放开高保融的手,冷冷一哼,语气严肃了起来。
“朕还以为你父子二人不知道犯下的罪过呢?以荆南兵马袭扰襄、郢二州,这是在谋逆!”
高保融一听,再次跪下叩首哭诉道:“臣父自知有罪,是以才派臣来请罪。不过臣请陛下暂熄雷霆之怒,因为臣来朝拜还有第二件事要上报。”
“何事上报?且说来听听。”张昭也很好奇这高保融‘悄悄’透露给李孝节的绝世珍宝,到底是什么东西。
高保融继续带着些颤音说道:“臣父自郢州大败而回,自知犯下大错,正欲投了大江,免得牵连家人。
走了几步后,却见江边一老者独坐,颇受风水之寒。
臣父心想,既然要自尽,身上的锦裘、怀中银钱也无所用,当即就脱下锦裘以银钱相赠。
老者穿上锦裘,接过银钱后,忽而大笑曰:‘汝虽无赖,但尚存几分仁心,今有圣人出世,佑我故乡万年安,汝且拿此书,或可保你一命。’
说完老者就不见了,臣父再定睛一看,只见江边无有老者,唯有一木箱。”
咳咳咳!张昭忍不住咳嗽了几声,好家伙,跟我讲神话故事是吧?不知道这是我张圣人最喜欢的操作的嘛?
想到这,张昭狠狠的盯住高保融,意思很明显,神话故事讲完了,拿不出跟这神话匹配的东西,你就等着被收拾吧。
不过,高保融相当自信,他高家秘藏了十几年,不珍贵的话,怎么敢说是绝世珍宝?
两个大箱子被亲卫士兵们抬了进来,打开着的箱子里全是书,最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张昭赶过去一看,左面箱子赫然写着《伤寒论》,右面的箱子赫然写着《辩伤寒》、《五藏论》。
张昭勐地吸了一口气,连他的声音都已经有些颤抖了。
这伤寒论加上辩论杂病的五藏论等,加起来就是伤寒杂病论了。
“可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之所以如此激动,那是因为张昭一到了东京,就开始搜索这些旷世医学着作。
可是两年的寻找,甚至出动了锦衣亲卫都没找到,甚至有人说,早在黄巢入长安时,一把大火就已经将之全部烧毁了。
高保融勐地把头磕到地上,“天生圣人,以安天下,是以才有此绝世珍宝现世,臣为陛下贺!”
朝堂之中一片哗然,传说已经失散了快百年的医圣奇书现世,这不是天生圣人是什么?
儒家也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张希崇、和凝、范质、冯道、李昉等人眼睛都直了。
一时间文武众臣齐声大呼,“臣等也为陛下贺。”
历史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了唐末五代,就已经失去了传承。
但是南平高家,机缘巧合下收藏到了一套几乎就是唯一绝版的伤寒杂病论。
后来由最后一代南平王高继冲,也就是高保融的儿子献给了北宋。
呵呵!我赵二哥那可就厉害了,估计他眼中除了阴谋诡计就没有别的了。
这样基本确定的绝世珍宝被高家献上来后,赵二就直接扔到了皇家书府中吃灰。
直到八十多年后的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成立校正医书局的时候,才偶然发现。
但此时,伤寒杂病论中的《辫伤寒》、《口齿论》等早已佚失不见。
而伤寒杂病论的重要性,那就不提了,这可是被称为中医方书之祖的书籍,大小青龙汤、大小柴胡汤等数十药方,后世都还在常用。
说这是绝世珍宝,特别是在此时,绝不为过。
张昭慢慢站了起来,看着高保融说道:“让尔父呈个请罪书来吧!朕可以赦免他袭扰襄州和郢州的罪过了。”
高保融听完,哭拜在地上连连叩头。
张昭则看着赵今方说道:“召太医署所有太医,详细整理此书册,勿使一字失落。
工部立刻召集工匠凋版印刷。
礼部诏令天下,凡是民间有断绝书册上呈者,视重要程度,给予赏赐、官职,最高者,朕以伯爵爵位酬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