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言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29-燕王奔丧(盟主1/4),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何不言情,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日,燕王府。

朱棣如往常一样,来到他的书房,先是处理了一下军务,等到所有事情处理完后,朱棣站起身来,看了看天色将要到中午了,想着用了饭食后,要不要去甄武家瞧瞧。

就在他琢磨这些的时候,三保从外面匆匆闯了进来。

三保一进书房,整个人便跪了下去,脸色苍白的说道:“殿下,大事不好了,皇上…皇上驾崩了。”

朱棣初始还不相信,只是皱起眉头,可下一刻便慌了起来,这种事情谁敢乱说!

三保的声音还在书房中响着:“南京城信鸽急送来信息,说是皇上五月间病急渐深,到五月初十……到五月初十……”

说着说着,三保就再也说不出来。

可其中意思已经完全传达出来。

朱棣一下子瘫坐在了椅子上,整个人被这个消息砸的晕晕的不知所措。

一天后,朱元璋的遗诏,也送到了北平城,朱棣颤抖的打开遗诏看着: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与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不可能。

朱棣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满脑子都在想着,父皇怎么可能会死,又怎么可能不让诸子奔丧,他狂躁的在地上走来走去,嘴里一直念念有词。

一直到一不小心跌倒在地,朱棣再抬头时已经泪流满面,他大哭道:“父皇怎么就突然走了,他前些时还唠叨我,他前些时日还在唠叨我啊。”

……

随着遗诏的传达,朱元璋驾崩的消息在北平城也传了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燕王府,就连甄武也不例外。

所有人都知道将会有一个新的时代绽放。

可王府一直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丝动静,朱棣也只是带着朱高炽哥三在王府进行祭拜悼念朱元璋。

期间只有道衍出入几次,至于说了些什么无人知晓。

就在所有人认为将会一直平静下去的时候,然而在一周后的这一天,朱棣突然召集了所有护卫军骑兵,共八千骑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应天府。

八千骑兵轻装疾行,顺着官路,一路就近补给,毫不掩饰消息。

如此,朱棣的行为很快就传到了南京城。

南京城中,驸马梅殷的府邸里面,梅殷听到这个消息,愤愤的把信件搓成一团,满怀激愤道:“若听我言,何至于此,本来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搞这种手段,偏生太孙听信黄子澄的鬼话,什么对礼规颇有钻研,有钻研会让先帝只停棺七日就匆匆下葬?”

一旁的宁国公主,脸色一变道:“慎言,如今新皇已继位,可莫要再称呼太孙。”

梅殷冷笑:“是啊,他倒是着急,生怕晚一天继位,还说什么诏行三年丧,说的好听,连先帝的身后事都不愿意大肆操办,在皇城里装模做样行丧算哪门子丧。”

梅殷这么生气不是没有原因,说起来,朱元璋五月初十驾崩,朱允炆与齐泰和黄子澄商议后,在五月十六日便把朱元璋匆匆下葬。

同日,即皇帝位,昭告天下,大赦天下,定明年为建文元年,又在黄子澄等人说着什么‘天下不可一日无主,上位不能一日疏于朝政’的劝解下,哭哭啼啼的决定在皇城坐行三年丧期。

这般一代帝王朱元璋的丧事便匆匆了结。

相较于当年朱元璋给朱标办理丧事,简直是天差地别。

仁善的朱允炆,他的真实性子初露端倪。

可朱元璋不是只有孙子,他还有儿子,朱棣本打算听从遗诏老老实实待在封国,可这欺人太甚,朱棣不得不来讨个说法,哪怕违了朱元璋的遗诏。

宁国公主对朱允炆给她父亲办的丧事也颇为不满,可她还是叹了口气,劝解梅殷道:“咱们又有什么办法,新皇不听你言,你生气又有什么用,再者说当初父皇临走前,特意交代你辅佐新皇,你便是有些不满,也不能枉顾父皇的命令吧。”

说到这里,宁国公主顿了一下道:“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是父皇留下的顾命之臣,还需多为新皇考虑,他这般着急,说到底还不是怕我那四哥来着。”

梅殷重重的叹了口气。

而与此同时,皇城内,奉天殿里。

朱允炆召集来齐泰,黄子澄,一脸慌慌的询问:“如今燕王入临,将至淮安,朕该如何是好?”

齐泰是应天府解元出身,现任兵部左侍郎,不过马上就要升任兵部尚书,在朱允炆登基后,第一时间认命齐泰和黄子澄同参国政,说起来齐泰是有些本事的,至少要比黄子澄强,有一次朱元璋询问他边境将领,齐泰能够一个不错的说出来,然后朱元璋又询问边关图形,齐泰竟然从袖子里拿出册子,总结归纳了这些图集。

要知道这可是抽查,并不是事先准备的,所以齐泰很得朱元璋的看重,临死前还被朱元璋召授顾命辅佐朱允炆,从这些上来看,齐泰至少能评一句胸中有物,至于是不是纸上谈兵再说。

而黄子澄呢,这家伙早早被选为东宫伴读,历经的职位,都是编编写写,要么就是给朱允炆讲讲课,但他得朱允炆信重,重点是他还认为自己很厉害。

关于他俩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就是,当朱允炆想要削藩的时候,齐泰建言先把朱棣收拾了,而且提的建议有模有样,以防边为名,派兵将戍守开平,然后把朱棣的护卫兵全都调到塞外,等削去朱棣的羽翼,自然可以缓缓削平朱棣。

若是朱允炆听了齐泰的话,还不晓得怎么样,但是朱允炆显然更信任伴读讲师黄子澄,黄子澄建议先易后难,挑软柿子捏,结果收拾到朱棣的时候,朱棣有了准备,起兵直接反了。

说起来朱允炆的重要班底还有一人,方孝孺,不过他此刻还未入京,但方孝孺不用介绍,挺出名的,字周礼,号十族居士。

此时齐泰二人听了朱允炆的问话,齐泰还未说话,黄子澄就一脸自信的跳了出来,他最近可牛大发了,仗着和朱允炆的交情,直接开口道:“陛下,可还记得曾问过臣下,关于诸王势大的事情?”

朱允炆点了点头。

他记得,那时候他刚刚当上皇孙不久,面對燕,晋二王,心裡很没底氣,所以便询问黄子澄:“诸叔藩王皆拥重兵,如有变端,怎么办?”

当时黄子澄非常自信的回道:“诸王仅有护兵,只能自守,倘若有变,可以以六师监之,谁能抵挡?汉朝七国不可谓不强,最后还是灭亡了。大小强弱之势不同,而顺逆之理更相异啊!”

简单的意思就是,诸王敢跳腾,一巴掌就能拍死,不用丝毫担心。

也正是这句话,加上后来黄子澄对朱允炆的影响,让朱允炆有了自信,因此往来也称呼黄子澄为黄先生。

而在黄子澄的心中,確实也没把朱棣当回事,只是不知道黄子澄给朱允炆讲汉朝七国历史时,是不是忘了有一个人叫做周亚夫,要不然他怎么把周亚夫的作为忘了一干二净。

齐泰不晓得俩人打什么哑谜,默然不语。

黄子澄大咧咧道:“可提前通知京营做好准备,另外谴一人持先帝遗诏前去阻拦,怒斥燕王何故违背先帝遗诏,自可让燕王知难而退。”

朱允炆得到办法,大喜:“幸亏有黄先生,要不然朕还不知如何处理,那么你觉得该谴谁去?其实朕不欲与四叔此时动刀兵,要不然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朕,所以最好选一良臣前去,劝燕王北归,如此才皆大欢喜。”

黄子澄思索。

这时齐泰站了出来道:“遗诏是微臣代发通告天下的,便由微臣前去吧。”

朱允炆又是一喜:“如此便有劳齐侍郎了,此番若功成而返,朕升任你为兵部尚书之事,对其他朝臣亦有话说。”

“微臣定当不负厚望,功成而返。”

朱允炆点了点头,随后又说了些事情,便让他们各自办差去了,齐泰持着朱元璋的遗诏,带着些许兵士,没有过多耽搁,直接向着淮安而去。

他心中其实有些担心,担心朱棣征战沙场惯了,不听劝阻,然后一言不合下砍了他。

不过在他摸了摸怀中的遗诏后,这丝担心便消散不见。

仿佛是朱元璋给予了他力量,让他觉得他现在很勇。

齐泰又摸了摸遗诏,眼神锐利的望向前方,他不相信朱棣敢不听朱元璋的话!

……

------题外话------

之前说过给盟主加更十章,也就是两万字,今天五千,剩下一万五尽快还上。

另外,上一章朱元璋逝世时间记混了,已改,不影响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荒棋圣

椒盐苏打

混元修真录[重生]

衣落成火

绝代神主

百里龙虾

仙王的日常生活

枯玄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咖啡来也

拳破魔域

绵北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