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零七章 再见毛文龙,逆天换明,样样稀松,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么急?”毛文龙挑了下眉毛,稍有些诧异。
调防过去驻防皮岛的毛承禄所部已经作好准备,所需要的弹药物资也基本转运完毕,按照计划,本不需要这么早便出发的。
郭大靖笑了笑,汇报道:“朝鲜林庆业派人送来书信,想与末将会面商谈。末将以为朝鲜小朝廷可能会有政策方面的转变,要先去了解一下。”
毛文龙捋须沉吟,猜测着说道:“难道朝鲜会出兵相助?凭朝鲜王室的胆量,应该不会吧?”
“朝鲜王室倒是派人送来礼物,恭贺本帅晋爵。难道是在试探本帅的态度,是否会向朝廷告状,说朝鲜通虏?”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朝鲜方面的亲明派已占优势,在朝堂上有很大的话语权。沈器远更是大权在握,对建虏的态度肯定会有改变。至于是不是出兵助战,现在还言之过早。”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何况,对于朝鲜军队的战力,末将心里没底,也不敢放心使用。”
“四方封锁,朝鲜还是不可或缺的。”毛文龙缓缓说道:“不管怎么样,能保持现在的状态就好。”
郭大靖颌首赞同,只能更好,不能再坏,他已经有这样的预期。
当然,他说的也是实话,对于朝鲜军队是不太放心。哪怕朝鲜方面愿意出兵助战,他也要考察或训练整合。
商谈完军情,毛文龙明显放松下来,喝着茶水和郭大靖闲聊起来。
说是闲聊也不确切,所谈所说的,还是东江镇的发展,以及取得的各项成绩。
“这大半年,军队在盖州要设的村屯盖了很多房屋,趁着未入冬,还能抢建一批。安置数万灾民没有问题,怎么也能撑到明年春天。”
毛文龙指着地图说道:“明年我军就要向海州拓展,在新收复的土地上再大量军屯。灾民的涌入,应该能使我军再次扩充。不用多,再有一万骑兵,就有了与建虏决战的把握。”
“明年要大反攻的话,未必十分把握,但也要看具体的情况。”郭大靖说道:“袭攻建州卫之后,末将想在冬季再展开一次行动,还是在辽东,争取形成辽南辽东两面夹击辽沈的态势。”
毛文龙的手指停在了连山关,用力点了点,说道:“建虏有重兵在此,进攻的话要谨慎。”
郭大靖说道:“以宽甸为基地,抄袭本溪也是个想法。总之,还要看具体的情况,再作决定。”
“你的指挥作战,本帅是放心的。”毛文龙也不多作讨论,笑着说道:“还有经营,也无人能及。盘锦的马市就很好,秋高马肥,听说已经交易了一大批牛马牲畜。”
对蒙古诸部的交易,除了日用品外,还有少量的粮食。数量自然是经过计算的,连蒙古人都不够吃,就不用担心会支助建虏了。
随着建虏的颓势,蒙古诸部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得不为自己的长远作打算。
面对虎墩兔的咄咄逼人,后金如果不能够提供帮助,那就只剩下了大明可以依靠。
现在,蒙古诸部还是首鼠两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骑墙。但从物资方面,他们已经不得不表示亲明的态度,尽管是不付诸于外的。
依附强者,是蒙古诸部历来的传统,这也怪不得谁。只要强大起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一点,郭大靖比谁看得都通透。
“蒙古诸部是迫于生存,不是诚心归附,只有灭了建虏,才会让他们彻底臣服。”
郭大靖对于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清醒,说道:“所以,末将已经派人给盘锦马市的管理者送信,不要显得过于急迫。”
“蒙古鞑子还敢抬价?”毛文龙愣了一下,旋即又笑了起来,说道:“还是你做得对。他们不一定抬价,我们倒是还可以压价。”
并不只是省钱的问题,还有钳制蒙古诸部,使其求着通商互市,但郭大靖也不想再深说。
“按照现在的速度,明年年中扩充到两万飞骑,是比较把握的。”郭大靖估算着作出判断,“甚至还会再多上数千枪骑,明年年底或后年的大反攻,就可以如期展开了。”
毛文龙捋须而笑,心情畅快,说道:“袁崇焕若是不死,岂不要跟万岁说,五年平辽不是虚言,有人完成啦?”
郭大靖直撇嘴,鄙夷地说道:“若他还任辽东督师,有他掣肘,别说五年,就是十年也够呛。甚至于,建虏会因此面坐大难制。”
“不错。”毛文龙冷笑了一声,说道:“有他卖给蒙古诸部粮食,有他跟建虏议和,平辽灭虏岂不成了空谈?建虏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资敌卖国的伪君子。”
看着郭大靖,毛文龙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幸好,东江镇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遵化一战,更是彻底翻身。”
总归还是要靠自己,毛文龙已经完全理解了郭大靖之前的种种做法。
上奏、告状、诉苦等等手段,有什么用处,还不抵全力以赴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切就都扭转过来。
袁崇焕的倒台被杀,等于是掀掉了压在东江镇头上的浓重阴云。不仅使东江镇迎来了快速顺畅的发展阶段,更使毛文龙、郭大靖能够专心对付建虏。
面对面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背后捅刀,来自内部的阴谋诡计。
“随本帅出去走走。”毛文龙站起身,活动着脖子,用力揉了揉太阳穴,自失地笑道:“到底还是年岁大了,看了会儿文件资料,就觉得眼花头晕。”
郭大靖笑着说道:“大帅戎马倥偬,确实不耐这些案牍劳烦。秋高气爽,田地丰收,正是踏秋观景的好时候。”
毛文龙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就是精力不济,什么案牍劳烦,你这小子,尽拣好听的溜须拍马。”
郭大靖嘿然而笑,陪着毛文龙走出宅院,在几个亲兵的卫护下,出了城,驰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毛文龙确实是岁数大了,在感到精神逐渐不济的同时,更希望自己选的接班人能够带领东江镇走向辉煌。
平辽灭虏,固然是毛文龙的心愿,拥有东江镇这个强大的后盾,更是关系到他的身后荣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