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章 阿济格受挫小铁山,逆天换明,样样稀松,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刀枪交击声很快结束,惨叫声、怒喝声也消逝在风中。
重甲长枪兵后退,进入阵地,阵地前只留下十几具尸体,鲜血还在流淌,在雪地上散出丝丝的热气。
郑凤寿带着几个朝鲜义兵的将领一直在观摩着,守军忙而不乱,次序井然。这不仅需要有充分的准备,胜利的信心,最重要的就是计算得细致精确。
敌人如何攻打,如何应对,每一步都想到了,都有应对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如此从容不迫。
而直到现在,守军依然没有使出全力。数百精锐身着重甲,持长枪,拿刀盾,就在阵地里待命。但阵地前的混战厮杀,却一直没有发生。
如果到了那时候,应该才是攻守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可看建虏的进攻状况,怕是很难。
比较轻松地消灭了好不容易冲到阵前的建虏,刘兴祚下令放出了滚木擂石。这个时候使用,目的也很明确,力争打乱向上进攻的建虏的队形。
建虏得到增援,发力进攻,在被收束的正面,人员相对密集。而守军到现在才使用最常见的防御手段,却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滚木擂石被用力推下,借着山势跳动滚翻,速度和力道不断增强,接二连三地撞进建虏队伍中。
几十架抛石机又是一次齐射,将上百的石头夹杂着地雷砸进了楯车后面,目标是建虏的弓箭手。
队形被打得散乱的建虏前进了几十米,又遭到了侧翼的弓箭和火枪的交叉射击。
似乎是在重演第一批攻山部队的覆辙,惨叫哀嚎惊呼尖叫响彻战场,建虏在不断死伤,冲在前面的也是越来越少。
木炮又被推出,数量增加了一倍,十几门木炮的轰鸣此起彼伏,把无数碎石喷射而出。
一声尖厉的哨音过后,上百铁甲长枪兵依次冲出阵地,呐喊着与几十个建虏进行近战厮杀。
“杀!”张小顺与战友肩并肩地刺出手中的长枪,在瘆人的噗噗入肉声中,当面的几个建虏在污血喷溅中倒了下云。
另几个建虏挥舞兵器招架着,用后退躲避着刺来的密集的枪尖。
“杀!”长枪收回,张小顺再次吼叫着,用力把长枪刺向前方的敌人。
一支箭矢在空中掠过,击中了张小顺的左肩窝。重甲起到了效果,他感觉到了疼痛,但眼角轻瞟,发现箭矢未透,不由得心中一宽。
“杀!”忍着疼痛,张小顺的吼叫更加大声,刺出的长枪也力道不减,枪尖从盾牌边缘擦过,扎进了建虏的左肋。
近战厮杀的同时,侧翼的火枪弓箭,抛石机的投石掷弹,一直在持续,杀伤着建虏,使费力冲到阵地前的敌人难以形成持续的攻击。
火球漫天而起,大小都有,砸进建虏的队伍中,砸到楯车上,砸到楯车之后。
火枪不断齐射轰鸣,在白烟升腾中,铅弹飞出枪膛,射击着纷乱的建虏。
重甲长枪兵稍退,木炮被抬出架设,喷射出上百的碎石,将向上进攻的建虏打得一片惨叫。
战斗显出了激烈,但建虏已成了强弩之末,再次显出了后继乏力、难以持续的迹象。
一块大石砸中了楯车,木屑横飞中,经受了数次撞击的楯车,终于被完全摧毁,成为了一堆破烂木头。
横七竖八的尸体在山坡上随处可见,有的尸体上的衣服被火球迸溅的火焰烧着,散发出难闻的烤肉味,和空气中的硝磺味混杂在一起。
特库殷再次转头看向阿济格,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
“鸣金,收兵。”阿济格艰难地下达了命令,放弃了继续增兵攻山的打算。
除了留守龙川的五百兵,阿济格此次已是带出了全部的人马。
而第一次攻打小铁山,死伤了四五百人;这一次发兵进攻,又损失了差不多的人马。
继续打下去,或许可以攻下小铁山,但损失惨重是肯定的。看守军到现在,似乎还很有余力的样子,阿济格心虚了。
但阿济格也不打算退兵,要在小铁山下扎营对峙,等待宣川运粮部队赶到,再合力攻打。
毕竟,现在死伤的是他本旗的人马,着实令人心痛。
私心是难免的,特别是阿济格,因为在三兄弟中年纪最大,皇太极的打压也最厉害。
找个罪名拿下他旗主之位,让多铎这个小孩子担任,阿济格岂能不明白皇太极的用心?
何况,阿济格也听到了谣言。这得益于郑凤寿、崔孝一等朝鲜义士,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剃头人,使谣言传播得很快。
不知不觉,阿济格也有了保存实力的意识。不到绝地,何必非要拼命呢?
况且,他也想明白了。就算后路断绝,凭阿敏所率领的主力,一路再打回来,东江军和朝鲜义兵也是抵挡不住的。
至于阿敏的镶蓝旗损兵折将,阿济格心里要骂一句“活该!”
有着自立的痴心妄想,非要深入朝鲜,非要吹毛求疵,在议和的事情多生事端,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要是打到平壤,朝鲜前来议和,便见好就收,又怎么会弄到现在的境地?
大傻子,蠢货!
阿济格通过谣言,再分析皇太极上位后的种种行事,也相信皇太极是故意削弱镶蓝旗的实力。
既然如此,那就如皇太极所愿,让阿敏再一路杀回辽东好了。
现在,阿济格反倒有些庆幸,提前跑到了龙川,离辽东只是短短的路程,过了鸭绿江就回家了。
攻山受挫,再加上思想的转变,阿济格鸣金收兵,就扎营在山下,静观形势的变化了。
“建虏不再增兵了。”郑凤寿松了口气,笑着对尚可喜说道:“我军还有余力,可敌人却不来送死了。”
刘兴祚微笑颌首,说道:“确实有所保留,本是要等到建虏千人规模的进攻,再全部发动。”
停顿了一下,他情不自禁地赞道:“郭大人对于防御作战极有心得,这般布置,充分发挥地形和兵力优势,敌人数量不够,不能连续进攻,便很难攻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