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锅大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北之差,乱明者皇太子,帅锅大马,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常洛平易近人的接待了徐光启和利玛窦。
在和徐光启和利玛窦的交流中,朱常洛也向徐光启展示了西山皇庄现在的科技成就。
对数学和科学技术本身就感兴趣的徐光启一下子就被朱常洛给吸引住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明年要考科举,他恨不得立刻就要投入到朱常洛和西山工院或者西山物理院做研究员了。
《基因大时代》
而利玛窦也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了,他真的没想到在古老的东方竟然还有一位如此特别的皇太子,他竟然如此的看重科技发展。
在利玛窦十几年的中国生涯中,他其实早就了解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底细。
这个看似庞大无比的帝国,虽然文明灿烂,文化昌盛。
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探知自然的欲望。
相反,他们的文化是一直在压抑着人的求知欲。对于,一些发明创造,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称之为奇巧淫技。
而做这类工作的人,也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
但是,现在他居然在皇太子的庄园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让利玛窦惊喜不已。
他认为这位皇太子殿下一定是一位开明无比的君主,他一定会允许天主的圣光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照耀。
所以,他无比的崇敬着朱常洛,丝毫都没想过朱常洛其实就是想利用他。
就像现在,在陈振龙即将出发的舰队上,利玛窦就被朱常洛任命为一位光荣的领航员,还被授予了一个七品文职小官,挂在了鸿胪寺下。
而且,朱常洛还用玄奘取西经的故事勉励着他,让他做一次唐僧,带领着陈振龙舰队去遥远的泰西,把泰西的“真经”取到大明。
对于,朱常洛的这个任命,利玛窦顿觉无上光荣。
他认为这次只要他能回到泰西取回泰西真经,他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梵蒂冈的教皇就会为他封圣!
“陈先生,孤就拜托你了。”
朱常洛端着一杯酒敬了陈振龙一杯。
陈振龙见到皇太子亲自敬酒,他连忙错身一旁,回礼道:“臣不敢。臣一定不会辜负殿下期望,将泰西之文明搬到我大明来。”
朱常洛道:“泰西文明迥异于我大明文明,虽然泰西国小民寡。但亦不能等闲视之。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西在有些方面发展,我大明还是要虚心学习的。这次一去泰西,孤不求你带什么新奇宝物。但是泰西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及学者,匠人要多多益善。”
“这些才是泰西的精华所在,至于其他的事情,你酌情看着办即可。有什么需要交涉的,你也大胆放权让利玛窦去交涉就好。毕竟,过了南洋之后,泰西的商人也就逐渐的多了起来,由他出面去交涉调解也能省不少事情。”
“记住不要心疼银子,能用银子办成的事情,就用银子去办。银子办不成的就用大炮去办。孤给你配的这些大炮都是远距大炮,不敢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是威力惊人,可保你在海上无虞。”
朱常洛最后还不忘再交代一下陈振龙,他希望陈振龙这次能够不负期望将泰西的文明精华给搬到大明来。
所以,这次朱常洛也是下了血本,这次朱常洛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直隶水师中最大的几条船全拨给了陈振龙。
至此,陈振龙这条远洋舰队的规模也达到了自郑和之后,最大的远洋舰队规模,足有两千余人!
但即便如此,要想和郑和时比,还是差了很多,毕竟郑和舰队下西洋的时候,光水手兵力就两万六千多人,大船四十八艘,小船无算。
而陈振龙这次也差不多才凑出来二十条船,当然,这些船和郑和的宝船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人数上能达到两千人,也已经算是不小的规模了。
而且,这些船上也都装满了瓷器,uu看书 www.uukanshu.com 茶叶,丝绸等物。
这些东西在大明或许值不了多少银子,但是到了海外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次陈振龙出海泰西,不管最后如何,他肯定是能赚不少银子回来的。
不过,朱常洛也交代了他银子是其次的,关键是泰西的书籍,学者,匠人以及泰西的巨船!
现在,西方的造船业已经完全超越大明了。他们都已经能造出排水量上千吨的盖伦船了。
这种船虽然也是木质结构的海船,也还是靠风帆这种传统动力驱动的船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船确实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
所以,在这个大明造船业停滞的时代里,如果,这次陈振龙能搞到这种巨船回来,这绝对也是一件大功!
到时候,凭此功劳封他一个侯爵公爵也未尝不可!
所以,这次为了让陈振龙更有动力。
朱常洛还是专门请旨敕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许他可调大明沿海所有水师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也是有限的。
因为,只要他一过广东进入南海之后,大明水师的力量就没了。
剩下的就要靠他自己了。
所以,朱常洛也就同时许了他便宜行事之权,以示恩宠!
面对,朱常洛如此恩宠和礼遇,陈振龙感激涕零。
毕竟,这些任命可是充满了恩典和信任。
要知道成祖时,出海的正使和副使可都是内官。
现在,朱常洛不仅没有派遣内官随船,还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光这份殊荣,就足以让人舍生忘死,以报知遇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