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九章 这日子没法过了,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飞卢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棣真是得了天大的便宜,属于老天爷冲着他哈哈笑了。
“父皇拿到了一笔稿费,按理来说,应该人人有份。可这些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真要是大家伙分了,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了。父皇琢磨着,还是给你吧!”
朱棣连忙点头,“多谢父皇,孩儿一定妥善用这一笔钱,让父皇满意的。”
朱老四心头狂喜,简直乐不可支亏了这么多年,总算能见到回头钱了。也可以光明正大,每顿加点菜了。
而且就连张庶宁都能卖书赚钱,环顾四周,就自己穷困潦倒,每天一睁眼,就为了钱发愁,我这个皇子当的,简直一点滋味都没有。
对了,我这年纪也差不多了,再过两三年,就要结婚,早点给我弄点老婆本。
朱棣满心盘算着,嘴角上翘,简直都要笑出声了。
可突然之间,朱元璋问了一句,“老四,你打算怎么用这笔钱,能不能给父皇说说?”
朱棣顿时愕然,怎么说?说我留着娶媳妇?
他一时愣住,朱元璋就道:“咱替你想过了,咱打算建个师范学堂,你看怎么样?”
朱棣怔了怔,“父皇,建学堂倒是好事,只是……”
还没等朱棣说完,老朱就哈哈大笑,“确实是好事情,孙炎打算在全国设立八到十个师范学堂。咱盘算了,除了应天,江州,济南,杭州等地之外,北平,西安,太原,还有云南,都要安排上,南北东西,都要均衡。不过你已经弄了个北平大学堂,如果再加一个师范学堂,咱怕你的担子太重了,你能行不?”
能行吗?
朱棣怔了怔,男子汉大丈夫,能说不行吗?
而且在北平弄个师范学堂,也就是说,北平是可以和应天分庭抗礼,成为南北两大文教中心。
尤其是重要的是,张庶宁已经开始在教学上面,崭露头角……筑巢引凤,把自己的小伙伴弄来,过几年,让他当山长,然后自己的人才就能滔滔不断。
而且张庶宁还有那么多不错的同学,把他们弄来,再加上齐泰、黄子澄、练子宁这些卧龙凤雏……我的天啊!
到了这时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咱身边羽翼丰满,我该多强大啊!
朱棣是越想越兴奋,竟然就拍着胸膛,直接答应了。
“父皇放心吧,咱能办好一个学堂,就能办好两个,三个,一点问题没有!”朱棣把胸膛拍得啪啪作响。
接下来他就哭了。
朱元璋沉吟道:“老四啊,是这样的,建立这几个学堂,孙炎的详细计划咱都看了。原则上经费会一视同仁,甚至偏远的地方,还能稍微多一点。但是真的落实,还要看各地的财力。”
朱元璋向朱棣解释,其实也不用解释。
一个学堂,肯定和当地的经济条件分不开。
譬如说办学经费是一样的,但是地方衙门如果多给学校划拨点土地,学校拿着土地出租,增加点额外收入,肯定是应天等地,更加便利。而且地方还能引入人才,提供资助。甚至可以捐款助学……这些事情,谁也不能说不行。
毕竟朝廷是鼓励办学的。
排除乱七八糟的算计,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
“总体算起来,北平的条件,或许不如别的地方……也就是说,你要贴补的费用还不少啊!”
听到这话,朱棣的脸色微微一变,“父皇,您能不能帮帮忙?”
老朱点头,很干脆道:“这点你放心,咱肯定会出力气的,现在给你十五万贯,回头每年也不少于五万贯……北平是教化重镇,别人也没法说咱偏心。”
朱棣微微松了口气,“父皇,那这么说,缺口也不大吧?”
朱元璋微微沉吟,“还不好说,咱看了一下,如果接下来税制改革顺利,每年能拨一百五十万贯,你现在的北平学堂,一年多少开支?”
朱棣怔了怔,默默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百万贯!
比照北平学堂,一年开支也是三百万贯,朝廷最多解决一半,然后他爹只给十五万贯,还是第一年的。
“父皇,孩儿没理解错,您出十五万贯,让孩儿出一百五十万贯,对吧?”
朱元璋轻咳了一声,“错了!”
“那是多少?”
“一百三十五万贯啊!你连这点账都不会算吗?”
朱棣眼珠子瞪得老大,怪叫道:“那,那有差别吗?我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老朱把脸一沉,冷哼道:“你要是过不了,那就把北平大学堂迁去太原,让你三哥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